Tuesday, July 1, 2014

七一. 我想

和平、理性、有商有量、妥協、尋求共識..。拿著這些詞彙視之為「金科玉律」的人,必須要記得1938年9月30日這一天。就是這一天,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從德國慕尼黑返回倫敦,在首相府前,得意洋洋地手握著一封和德國元首希特勒簽署的文書,宣稱這後來被稱為「慕尼黑協定」的文件,為英國及全世界帶來了「這時代的和平」 (the peace of our times)。

在這之前,當時德國納粹黨興起,歐洲已彌漫著腥風血雨,大戰彷彿如箭在弦,而初時衝突的焦點,就是位於當時屬於捷克的領土,一處叫蘇台德區(Sudentenland)的地方。在1938年初,德國要脅捷克割讓以德裔人佔多數的蘇台德地區,否則就和捷克開戰。這種強硬的態度使英、法兩國陷於兩難 - 如果開戰的話,當時作為捷克盟友的英、法兩國將無可避免地捲入這場戰爭;但張伯倫和英國主流意見都普遍認為,實在沒必要為一個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地方開戰,虛耗正慢慢復甦的經濟。大家應該透過和平,理性的討論,有商有量,尋求共識來化解這場危機,避免和納粹德國發生「不必要」的衝突。本著這些善意的原則,張伯倫親自飛往慕尼黑,和希特勒談判,最後達成了妥協,在不理宗主國捷克強烈反對下,默許德國兼併蘇台德區,換取德國承諾不進侵捷克和簽下了兩國友好的慕尼黑協定,試圖平息這場風波。

這方案在當時的確好像避免了即時的衝突,而當張伯倫拿著協議返國,被輿論稱讚為空前的成功,理性徹底的勝利,贏得了全國普遍的掌聲。可是當時有一位和張伯倫同屬執政保守黨的國會議員,得知和約的消息後,大發雷霆,認為這是徹頭徹尾的外交失敗。他認為退讓、妥協是示弱的表現,只會增加了敵人的氣焰;單方面的和平,理性態度只是一廂情願的空談。他主張英國應該劍拔弩張,加強軍備,必要時不惜一戰,以武力相脅來保衛持久的和平。持這種意見的當時是少數派,被視為「激進份子」,不識時務,用俗語講,「阻住地球轉」。這位在國會只能坐在後排的議員當時還差點因此被自己選區的黨部彈劾而被趕下台。但結果呢? 當然大家都應該很清楚歷史後來的發展:張伯倫口中所謂「這時代的和平」實際上維持了1年都不夠,成為歷史的笑話。在兼併蘇台德區之後,納粹德國就「反面不認人」,違反了當日不侵犯捷克的承諾,在1939年3月將整個捷克據為己有,而不足1年,德國閃電揮軍進侵波蘭,英、法等國隨即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在歐洲戰場爆發。 而就是這位差點被趕下台的「激進」國會議員邱吉爾,後來當上了首相,最終帶領了英國和盟軍戰勝了邪惡的納粹德國。

最近香港發生了很多事,每一次都令我不期然聯想起這一段歷史。可能你會說,將我們的政府和納粹德國相比,好像有點兒過份了吧? 但看見政府的劣跡斑斑,我能對當中的平行點視而不見嗎? 大家不見那些掛滿香港各處,叫大家有商有量的海報嗎? 但官員和中央政府的嘴臉,令你認為他們會真心和你有商有量嗎? 對於政府會拋出一個有真正普選的政改方案有一絲幻想的人,在所謂的《白皮書》推出之後應該所餘無幾。有人威脅「佔領中環」 - 企圖以「公民抗命」來逼政府回應大多數人的訴求,被政府發動輿論戰中醜化成成違法、搞事分子、擾亂秩序、天理不容。對於政府提出的新界東北發展,當「官商勾結」的疑點重重,政府還嘗試「快刀斬亂麻」,更令人覺得事有蹺蹊。但當反對者的意見被漠視,警察變成打壓異己的「蓋世太保」,在議會的建制派議員無視既有程序,粗暴通過法案,示威人士在沒選擇的情況下,被迫訴諸武力,衝擊立法會大樓,事後被譴責為罪犯、激進、非和平非理性。被稱為「門常開」的政府總部和立法會大樓,變成「門常關」,將反對的聲音置若罔聞,摒於門外。對著一隻拙劣地披著羊皮的狼,一個事事瞞騙的政府,一個打壓異見的強權,一個個以大話遮掩大話,口是心非的官員,和一個處心積慮,不懷好意,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特首,我們還能相信一廂情願的緊守「和平理性非暴力」的「貞節牌坊」,可以讓大家坐下來談,達成共識,尋求雙贏嗎? 這無疑是連自衛的武器也不拿而去「與虎謀皮」一樣天真危險。

老實說,我也曾經覺得,現在討論是新界東北未來發展,這麼遠的地方,於我何干? 古洞、沙頭角這些地方,除了這幾個月新聞聽得比較多之外,連它們實際在那裡我也搞不清楚。而且,發展聽起來也是好事呀,香港人口增加了,總要找地方建屋,輪到新界東北看來是理所當然呀,心裡還加上一句,反正又不是在我家門前就行了..... 當然,當地的居民因此被迫遷,破壞了家園,他們起來反抗情有可原,也值得同情和尊重;不過,就讓他們自己去圍立法會,找代表他們選區的議員請願好了,外人何必為這事大動肝火,要以身試法去做出激烈的行徑來支持他們呢?

但細心想想,政府今天只談新界東北,難保明天不會是新界西北,大嶼山..... 甚至是整個香港。到了那天,我們能獨善其身嗎? 他們說這只是要求撥款做前期的準備工作,日後還有機會繼續傾......但項目還未開始,已經是一面「不遷不拆,恕難從命」的官臉,開始了之後,「蘇州過後」,還有甚麼可以談? 這些都不是憑空想像 - 你看看梁振英競選時的政綱,那一項實際上兌現了? 是標準工時,15年免費教育,強積金改革,還是港人港地? 西九文化區計劃,規劃的時候來得冠冕堂皇,到現在,承諾興建的大劇院,音樂劇院,音樂中心和大型表演場地呢? 高鐵工程,中港融合的美麗構想還未看到,我們就面對超支、延誤的惡果。面對一個口裡說尋求共識,實際是想「霸王硬上弓」;說有商有量,實際是拖延時間;說往後再有機會談,實際是「過了海就是神仙」的政府,我開始懷疑所謂的「和理非非」能否為香港未來帶來出路。

當然,我意思不是說和平、理性、非暴力、非抗爭,這些不是我們要信守擁抱的概念,亦不是鼓吹事事付諸於激烈的抗爭。我只是說,在這些信念之上,還有自由、公平、公義這些我們同樣珍而重之的核心價值,值得我們不惜一切的擁護。而如果在公義和和平理性不能共存的時候,或許,我們也應該是時候認真思考,繼續緊抱和平、理性、有商有量......是一廂情願的試圖化解一場鬥爭,還是在為這場無可避免、保衛公義的鬥爭火上加油,讓我們束手就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