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紅館看了陳慧嫻最後一場的30周年演唱會,聽罷有點感觸。雖然我早已不能説她是我現在最喜歡的歌手,但要是説還是陳慧嫻最令我「刻骨銘心」,這也許不算誇張 - 相信對於認識我有一段日子的朋友,應該也會明白我這種説法。
雖然我從來沒有加入過她的歌迷會,也不會瘋狂的去追星,排隊索取簽名之類,但我必須承認,曾經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我是很迷慧嫻的。從《玻璃窗的愛》、《逝去的諾言》、《癡情意外》,數到她最高峰時的《傻女》、《人生何處不相逢》、《夜機》、《千千闋歌》、《幾時再見》,到後來的《歸來吧》、《飄雪》、《紅茶館》、《戀戀風塵》,還有很多很多; 可以説,我其實是聽着陳慧嫻的金曲成長的 - 從中學年代到大學讀書這段可算是我聽歌最多,亦最留意樂壇動向的年代,這段時間,亦是我迷上慧嫻的時代。在CD機還未普及的時候,大家還是用黑膠唱片和卡式帶,中一時我第一次擁有自己的迷你Hi-fi,我第一盒買的Cassette,就是慧嫻的《秋色》大碟。後來,家裡有了CD機,我第一隻買的CD,是她當年的告別作《永遠是你的朋友》- 我現在還記得,那時候一隻CD都差不多要一百元,而當年這隨時已經是花掉我半個月的午餐錢了。(真想看看,在家裡現在還能不能找著它的蹤跡)
她的歌,從現在的角度來説,可能會覺得很老套 - 試問誰還會唱這種近乎小調的「隨浪隨風飄蕩,隨着一生裡的浪」,或是當兒歌唱也會覺得有點太天真的「擠迫擠迫擠迫都市太多人,多麼多麼多麼想變太空人,在太空闊闊的舒服的訓」。但不少昔日慧嫻的歌,就算現在偶爾放在車裡的CD機裡播放,仍然是很喜歡:從「在這酒店内,燈映照我的癡呆,還在自信從來這戀愛未嘗變改」,到「我恨我共你是套現已完場的好戲,只有請你的毛衣從此每天飾演你」,到「臨行臨別,才頓感哀傷的漂亮,原來全是你令我的思憶漫長」、「一生當中與你遇著 ,一顆癡心作個段落,一些挫折只因太過自覺」等等,到現在依然唱得啷啷上口。當今流行甚麼紅星,流行榜上有甚麼歌曲,要是你問起我,可能我説也説不出,但她的每首歌,當旋律響起,我都一定還記得怎樣唱。或許,她的歌最令我覺得扣人心弦的原因,除了是滾瓜爛熟的旋律和歌詞和她動人的歌聲之外,最重要的,是每一首的歌還隱隱的連繫著一段段成長的回憶、一段段生活的片段。有時候,「徐徐回望」,方發現原來她的歌,曾經陪我走了一條這麼長的路。
不過説實話,在演唱會之前,我在踏進紅館前的一刻,其實是沒有甚麼特別期望的,甚至要不是有朋友説有渠道認購門票而且提議結伴出席的話,很慚愧的説,我是曾經有一刻打算不來欣賞這次演唱會的。舞台演出從來不是慧嫻的強項,既沒有動人的台風,舞姿也真的不敢恭維(有沒有人還記得當年她《跳舞街》的MV?);她聲線雖美,但也不像「超級巨星」那種在台上「震爆咪」的感動人心;她也不善辭令,站在台上,沒有多少動人的説話。而且經過這麼多年,2014年的陳慧嫻可不會和以前一樣,穿起長裙、戴著圓帽子打扮成的公主模樣吧。我有一刻也擔心,既然回憶是美好,何必冒險改變這種印象呢?
但最後我可興幸我在紅館度過了難忘的一個晚上,我甚至可以説,這是我記憶中在紅館看過最心動的演唱會。撇開對陳慧嫻的情意結,她的演出確實令人眼前一亮,而且因爲一切來得很真實、很摯誠,沒有一點覺得是虛假造作,照稿讀。而且,雖然這樣來形容快要50歳,出道已經30載的陳慧嫻有點突兀,但感覺上她一舉手一投足都成熟了。這幾年聽她的訪問,看她的新聞,她總會有意無意的提及過去,好像仍很在意當年愛情事業兩得意的美好時光(例如區丁玉這個名字總還是會出現在她口邊,雖然他們已經分了手快20年了)。經歷過高峰,要放下真的很難,不過人有時就是這樣:要放下了,才可以向前看,可能前面又是另一番光景。經過了這三晚的演唱會,我相信她應該已經學會放下,可以重新出發了。
在這晚的演唱會中,她不刻意譲大家懷念起80年代的慧嫻,也不刻意去飾演別人來討好觀眾,而是展現出一位帶著成熟韻味,真心在舞台上落力演出的歌者。在台上,那些耳熟能詳的舊歌依然是主打,不過很多都從新改編過,擺脫了舊日青澀的味道,同時她也唱了數首別人的歌 - 從陳奕迅唱到容祖兒- 她低沉了但依舊渾圓的聲線,爲歌曲帶來一種新的感覺 。這個晚上,看見早已不再是少女形象的慧嫻在台上演出,沒一絲覺得歳月不留人的傷感,反而是耳目一新。就連以前可能是慘不忍睹的跳舞環節,也讓人看得精彩;演唱會choreography的安排也弄得好,取材看似來自Cirque de Soleil,在演唱會中這樣的編排也算有創意; 歌曲的編排一氣呵成,將舊歌和新歌也融合在一起,也用上新的編曲和節拍; 服裝很簡單,沒有換上很多套服裝也不是如以往般穿上誇張的華服,有時代感之餘也不會刻意的打扮年輕,反而加添了一份成熟的美感。她講説話的時候不多,不過聽起來一字一句都像發自内心,像坐在咖啡室彼此聊天一般來得誠懇。當旋律開始,她在台下升起,我看見了曾經視之爲偶像的她,沒有了像小時候遇見暗戀對象般怦然心跳的興奮感覺,反而有一份像遇見久別重逢的摯友般的安然舒服。從網上不少人的評語和報章的報道,相信入場欣賞的觀眾大家都看得入神,看得滿意。
「恨我到了這晚仍未習慣,若然真的可以去揀,時針到這裡暫停,可算貪?卻笑那裡會有筵席不散,未如列車開走會再返,時光借了必定要還......」 在演唱會的中段,陳慧嫻唱出了她這一首我很喜歡也覺得別有意義的作品。想起以前,每當腦海裡縈繞起這首歌的旋律,一段一段林夕寫的詞都震憾着思緒而久久不散;想不到,20年後,當心境和生活的閱歷早已不再一樣的時候,聽她唱着同一首歌,心裡依然是有一丁點兒激動,一時間,竟也有點「眼濕濕」。雖然這不是演唱會的「高潮位」,不過是我當晚全場最喜歡的一段。
這夜可能真是太短,「一夢便完」,而在這次短暫的相遇之後,可能大家還是會各走各路 - 「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忙碌」。Let's face it,無論將來是怎樣,陳慧嫻的黃金時代早已經過去了,大家都已經move on。但這一個晚上大家能夠像遇見舊朋友般,彷彿在這交錯的十字路口偶遇的一刻,彼此能點個頭互相問候,雖然大家在各自心中的位置早已不如以往般重要,但閒談間也慶幸知道別了的這些年大家生活都還算安好,而就在相聚的短暫時刻過後,大家快要揮手道別的一刹那間,你可能突然間發現,當你以爲往事早變成淡淡追憶而消失於無形的時候,原來這段曾經令你「刻骨銘心」的回憶,其實一直還藏在你心坎不遠處。這一刻有點不捨但同時也心裡覺得自在的感覺,不是已經足夠了麼?
演唱會的尾聲,慧嫻選了《傻女》作爲最後一首歌,而當她徐徐在舞台中降下,場館的燈光打開,大家赫然發現原來演唱會沒有Encore的時段,就這樣的結束了。我雖然當時是有點失落,因爲還有很多自己喜歡的歌她還未有機會唱到,但現在想起,這樣瀟灑的落幕也許是更完滿,畢竟道別是太沉重了。而且我深信,這次不再是告別,而是一個新開始 - 既然如此,何必執著這次多聽幾首歌呢?我默默的期待著下一次我和她能在另一個十字路口重新邂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