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1, 2010

喜出望外 - St George

在香港, 新餐廳開業當然絕對不是新事, 不過記憶之中, 好像2009年算是比較多的一年, 開完一間又一間, 大部份都甚獲好評: 記得年初有Cepage跟Drawing Room, 年尾有Café Gray, Whisk和The French Window, 另外還有這一間.

一聽這間餐廳的名字, 有點令人有identity crisis的感覺 - St George, 驟耳聽來還像是家傳統英式酒吧的名字, 再看到網站裡介紹, 說這是"fine-dining Western restaurant", "modern European cuisine with a British accent". "Western restaurant" - 老實說, 在香港, 這類的說法只會令人想起要不是如"太平館"這類的"三不像""豉油西餐廳", 要不就是酒店lobby中一邊serve海南雞飯, 一邊serve肉醬意粉的coffee shops, 怎樣說也跟"fine-dining"扯不上關係. "Modern European cuisine"還算說得過去, 但"British accent"又指的是甚麼呢? 英國的菜式傳統從來都被認為是"不入流" (not that I necessarily agree with such impression): St George的大廚Philippe Orrico是個法國人, 師承自Pierre Gagnaire, 很難想像他會形容自己的菜式為帶有"British accent". 或者是因為這樣的疑問, 餐廳開業了個多月, 總是提不起興趣到這裡吃飯 - 以這家餐廳的聲譽, 沒有立刻想試的衝動, 實在是not very typical of us.

Anyway, 餐廳名字的"好壞", 或者簡介的nonsense, 當然並不影響食物的質素, 用餐的體驗, 和對餐廳的評價. (不然, "洗衣店", "肥鴨", "老虎狗"之類名字好不平凡的餐廳早應關門大吉了) 新年過後, 碰巧朋友剛自美國回港度假, 就提議周末一起到這裡食lunch. 自從這處從歷史建築物化身成高級購物商場/精品酒店之後, 踏足這裡還算是頭一遭, 建築物"保育活化"的成果, 外間評價毀譽參半, 在我看來也不算如有些批評般糟糕, 或者是早已看厭了原本在這裡放了經年的地盤圍板, 或是再之前重門深鎖的小山丘, 覺得現在最少來得平易近人 - 能否"保育"或許有值得爭辯的地方, 不過工程的完成, 就肯定"活化"了這個地區. 餐廳就正正位於這家原身為水警總部, 現在已改名為Hullett House的精品酒店裡面 - 走上一條充滿懷舊色彩, 長長的樓梯, 推開左手面的那扇木門, 就是餐廳的dining room. dining room並不大, 只是寥寥的數張桌子, 設計成個莊嚴古老的私人用餐空間, 高的樓底配上了水晶吊燈, 暗暗的燈光配以偶爾從外面映照入室內的陽光, 環境是典雅拘謹, 但總算感覺不到那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snobbishness.

午餐有a la carte的選擇, 也有當天的set lunch menu - typical的兩或三道菜的午餐. 我們選擇了後者, 也分別點了不同的菜式. 首先, 侍者帶來了amuse bouche - 是裝在小杯子裡的西瓜凍湯. 沒有考究為何廚師會選擇在冬天以gazpacho奉客作序幕, 不過西瓜配上了西柚和蕃茄, 湯面打成泡沫, 淡味之中帶著清香, 味道算是做得也蠻不錯. 前菜的Foie Gras, 襯上chestnut cream, mandarin sauce和果凍狀的荔枝, 味道, 口感和賣相的配合, 簡單而有創意. 朋友T小姐點的63C蛋, 雞蛋用攝氏63度"低溫"水煮(這是被研究分子料理聞名的Herve This教授形容為煮出完美雞蛋的最佳溫度), 配以risotto, cauliflower 和asparagus. 做得不差, 不過早已談不上是甚麼新穎的做法, 只能說是gimmick之作. 試過之後, T小姐的comment是或許在上碟前在蛋上面略加鹽巴好像會令味道更為配合, 我們把這告知侍者, 難得其後他也如實地把我們的意見轉告了廚師. 主菜有海鮮, pasta, 或肉類等數項選擇, 我們倆都play safe choices, 分別選上了廚師很難會出錯的pot au feu和grilled lamb rump (當然, 如果ingredients本身出問題就另作別論) 我的pot au feu - 看樣子應該是以sous vide煮熟的牛面頰, 上面是香滑的牛骨髓配以煎甜了的一小片李子, 下面是牛肉做的高湯, 味道和口感剛好平衡了, 份量不少, 但並不覺得肥膩. 另外bread basket的選擇也是值得一讚 - 差點有想把吃剩的"打包"攜走的衝動. 甜品有三款選擇, 我們各點了其中一款略作小試 - Tarte Tatin不算得特別, 批皮並不香脆, 連同已烤得快"溶化"的蘋果, 加在一起整體的口感並不太理想, 配上一小杯champagne granite也略嫌堆砌. 反而另外一道chocolate cream配以caramel icecream就比想像中來得香滑 - 從來都不特別喜歡味道過度濃烈的朱古力, 所以反而覺得這樣子更清新可口. 另外, 整體來說, 服務算是友善而令人稱心.

碰上同樣嗜食, 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個下午, 談談天, 說說地, 悠閒的邊吃邊談, 何況,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故此, 三小時的午餐, 一點也不覺得長. 之前, 說實在, 對這裡沒有甚麼過份的期望, 不過品嘗過之後, 有點覺得喜出望外 - 一個 pleasant surprise. 看來也要選定日子, 下次和cyy來試一下這裡晚上的tasting dinner menu了.

details:
when? january 9 2010
where? st george, hullett house, tst
occasion? lunch catching up with friend
menu highlights? pan-fried foie gras, chestnut cream, mandarin & lychee.


Get the flash player here: http://www.adobe.com/flashplay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