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6, 2012

買餸 and Island East Markets


小時候,耳濡目染之下,印象中總覺得買餸是件苦差 - 不要說自己幫忙陪媽媽到街市買菜,就連走到樓下的燒臘舖買點叉燒作餸菜有時也老實不願意。到外地讀書的時候,買餸慢慢地變成了求生技能 - 大學宿舍飯堂的食物出了名難吃,有時不得已晚飯後還要到超市去"加餸",買些食物在房間pantry煮宵夜飽肚。開始時當然是簡單的即食麵,然後變成胡亂放些菜和肉在鍋子裡弄個小炒。到畢了業出來工作的時候,買餸又變成作為舒緩壓力的最佳方式。有段時間,長時間在外邊出差 - 周一到周五東岸飛到西岸再飛回東岸,每天都在餐館吃飯,周末回到了自己的家,反而想清清靜靜的在家煮食,姑勿論是多簡單的菜式。以前在家附近不遠處有個農夫市集(Farmer's Market),逢周六一早就開放,而到這裡買餸幾近變成生活習慣,也成為了我和hometown每星期唯一的聯繫。


回到了香港,杳然一身變成了二人家庭,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買餸煮飯漸漸變成了我們的一種樂趣。無論是下了班倆口子的兩餸一湯,或是周末假期時宴請三五知己開懷暢飲,我們都樂此不疲。我們現在居住的家裡,雪櫃和廚房的空間都不合比例的大,就是為了方便我們能在家買餸煮飯,偶爾招呼一下朋友。

其實不光是對買餸的態度,買餸的模式也隨著歲月而改變。以前買餸一定是第一時間想到超級市場,從美國的大型超市到香港的惠康百佳,然後煮食的次數多了也變得越來越嘴刁,於是又變成了Whole Foods, Trader Joe's, Citysuper, Great等高檔超市的常客。不過人年紀越來越大,越想反璞歸真,越覺得街頭的傳統市集比超市更可愛。

這幾年,我們到外面旅遊,總喜歡走到人家的市集參觀去 - 有時在這邊走走,在那裡看看,一逛就逛足幾小時,甚至是樂上一整天。巴塞羅那的boqueria market,東京的築地市場,倫敦的borough market,托斯卡尼的街頭市集等等,往往都變成我們市內觀光行程的focal point。到市集參觀,有時不只是觀摩食材,買買手信這麼簡單: 從市集中觀察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細節,正好體驗了當地文化。回想起我們在boqueria market裡看見的一列列風乾火腿,borough market乳酪店整棟整棟的aged chedder,siena市集裡一盤盤嬌滴滴的蕃茄,這些情景,比到各地博物館欣賞任何一件著名的藝術品都教我們印象深刻。

在香港,有時我也寧願一大清早走到街市買餸。當然你可能會說,超市同樣有新鮮的蔬果新鮮的肉食,包裝又整潔,室內環境也舒服,一排排擺得整整齊齊的食材也令人目不暇給,傳統的街市怎能比得上。但逛超市缺少的,正是和食材作近距離接觸和建立的一種微妙"關係"的機會。OK,可能這聽起來很玄,不過走到市集,隨意在橫街窄巷裡的各式攤檔中遊走,看看當天有那些食材特別吸引你的注意,又或是好奇發現一些從沒接觸過的材料... 隨心隨意先將它們一一買下,回家才慢慢研究該怎樣配搭該怎樣烹調,很多時創新菜式的意念也因此油然而生,煮出來的菜式每每有驚喜,就算萬一失敗了也沒有甚麼大不了。漸漸的,你會發現在廚房中不再需要老靠著先前買下的一堆二堆的名廚食譜來取得靈感,你亦會因此發展出自己的煮食風格。這些種種,絕對是在千篇一律的超市裡兜兜轉轉,在超市保鮮櫃裡刻意堆砌的一包包食材裡尋尋覓覓中領略不到的。

從遠在天邊,講到近在咫尺: 上周末,在家附近開了個農墟,對我來說簡直是件夢昧以求的事情。以往香港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假日市集,不過,像這次港島東農墟一般的位處市區和規模之大倒還是第一次。這裡除了有十多家本地農場運來了自家栽種的有機蔬果在攤檔中販賣之外,還有售賣其他的食品,食材,飲品,手工藝品,服飾等等的乾貨攤檔,另外市集中間更有表演台作音樂表演,旁邊定時有烹飪班,煮食示範等等的活動,一下子把假日人煙渺渺的太古坊商業區化身成熱鬧的嘉年華。我當然亦藉機"趁墟",買下了不少東西。當晚就急不及待,利用新鮮的食材弄成了晚飯。


唯一可惜的,就是農墟裡沒有鮮肉售賣,不過也不打緊,附近的街市有齊各式肉類或是海鮮,又或是簡單一點,回到超市補充餘下的食材吧。我們剛從清邁度假回來, 也到過當地的Muang Mai Market遊覽. 在那裡買回來的香料和蔬果, 這天正好也用得上。用各種炒過的辣椒制成的醬料Naam Prik是泰北的特產,我們買了幾款帶回來: 將一小匙放進鍋子裡用椰奶煮開,放進鮮雞件、切成小粒的香茅枝和炒過的洋蔥片蓋著慢火煮個多小時,這一味辣椒醬燴雞,比起我們平常吃的咖哩菜式還要香濃幼滑,又是另一番風味。在農墟裡買了些唐生菜,想起前陣子朋友將在馬灣生晒的蝦膏相贈,正好拿一點出來,弄了個"啫啫唐生菜煲"。個子小小的新薯,先用水輕刷,連皮切薄片,灑上海鹽、橄欖油和迷迭香,放進預熱至190度的烤爐裡烤上半小時,已經成爲一道美味的菜式 - 這用作西餐的配菜固然是適合不過; 又或是當作中式晚飯的其中一碟餸菜也未嘗不可。

就這樣弄成了三道菜晚餐,多簡單。另外,農墟的那天正好遇上長假期,我們隔天約好了到朋友家燒烤,買到的戰利品剛好也大派用場。朋友在家已醃好了各式肉類,我們只是隨意的帶點其他配料相伴。買到新鮮的羅馬生菜,比在任何地方空運來的還要爽甜,配上清邁買回來的金柚和洋蔥,再弄一個泰式青檸香醋汁,放些灼熟的明蝦,所有材料混和在一起,剛好作沙律前菜。農墟當天早上才從田裡摘下來的一棵棵粟米,連同在隔璧攤檔買下的甜薯,成為燒烤的好材料。燒烤日那天,一口咬下剛烤熟的粟米,方發現粟米的原味原來可以是這樣的香甜多汁。農墟攤檔裡我們也看到形狀有趣,顏色鮮艷的洛神花(roselle),於是順手買了一些,回家後,依從檔販的解釋,將洛神花中央的果核剪出來,只保留花瓣,用熱開水在鍋裡煮15分鐘,加點香茅和蜜糖攪勻,放進冰箱裡,待茶涼了倒出來飲用,清新順喉,沒有比這更適合在夏天解解暑,也可在燒烤期間消點"熱氣"。

一個短短的下午,買了足夠的食材吃盡整個長假期; 當天看到其他的特色攤檔,我們也斬獲不少,可真暢快。港島東農墟,將在十月份每個周日在太古坊舉行,餘下的幾次"墟期",我會在那裡碰到你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