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8, 2009

再談讀.食 (之二)



關於飲食的著作, 另外一本, 剛看完. 書名叫"星星的滋味": 忠道的米其林筆記", 上月才出版. 上星期六, "冒險"到旺角逛街, 就是為了這本書.

書的副題叫"米其林筆記", 顧名思義, 說的, 自然是米芝蓮餐廳 (台灣是將michelin譯作"米其林"的), 是旅居法國的台灣作家謝忠道將他在法國數間米芝蓮餐廳吃飯的所見所聞所感一一記錄.

自己一直都是謝忠道部落格的"粉絲" - 陌生人的blog很少會追, 只有這巴黎小站, 叉燒包, 和gigi的, 我才有這樣的興致. 就是看他拍的照片, 還有他對法國料理的認識, 和對每一間餐廳, 每一位廚師, 每一道菜式的獨到見解, 就已看得入神. 當然, 看到他在網站的分享, 只有羨慕加妒忌的份兒. 不過看以他變化多端, 生動的文筆, 幻想一下自己親歷其境, 坐在幽雅的dining room, 在品嚐那些精彩的菜式, 也是好事. 買這本書的另一個原因, 是因為封面的那一張Pea Ravioli的照片 - El Bulli的signature dish, 還未有機會品嚐, 不過看了就心動.

一口氣看完. 喜歡作者直接從食家的角度出發. 一餐飯, 看到些甚麼, 吃過些甚麼, 感覺怎麼樣, 就簡單而秀麗的一一描述. 看完他的分享, 就好像自己親身經歷一樣, 齒頰留香. 很多人只會講好吃, 不好吃之類... 但在書裡, 例如一味普羅旺斯的綠露筍佐羊肚菇, 就被形容為"聞到森林裡的陰深清涼, 萬物甦醒的氣色" - 一下子把味道, 顏色, 氣味, 還有季節性全表達了出來. 真令人感動.

也喜歡作者的直率 - 好吃的就說好吃, 不喜歡的他也肯直接和讀者分享. 有一些餐廳是作者經常光顧的, 有一些是因為要出書而特意前往, 作者都一一說明, 一點也不做作. 書裡選的餐廳也有其美妙之處, 只是十二家星級餐聽, 不同級別的也有, 也分佈在不同的地方, 菜式, 廚師的背景都大不同, 很有代表性. 也省了robuchon, ducasse, gagnaire這些已經耳熟能詳的名字, 反而集中feature一些up and coming的新面孔, 很有意思.

"忠道的巴黎小站"裡, 放了很多十分吸引的相片, 是謝忠道邊吃邊拍的. 不過書裡面就多用上餐廳提供的相片. 相片的質素無疑是高了, 不過也把書弄得太重商業味道了, 還是喜歡謝忠道自己拍的那些來得自然. 就是看了這些令人垂涎的相片, 有種想立刻走進廚房弄一餐飯的衝動.

書後面的部份, 集中分享了作者在el bulli用餐的體驗, 和一篇與米芝蓮指南總編Jean-Luc Naret的對談. 是很有深度的專訪, 比起當Jean-Luc Naret去年在香港主持Michelin Guide 的launch event時, 媒體只不停質問為什麼乜乜大排檔, 乜乜所謂"特色"食肆拿不到星之類的問題, 此消彼長.

網上寫食評的人越來越多 - 看openrice就知道. 喜歡拍照的, 更多 - 平時有上餐館食飯就看到. 不只是香港的餐廳, 世界各地的, 也有. 不過到訪世界各地的米芝蓮餐廳, 到每一間都隨便拍張照, 列一下嚐過的菜式, 一點也不難 - 拿著本"紅色小冊子"和一張白金卡就行了. 能夠寫得生動, 拍得真實, 令人一看有立刻想一試的衝動, 寫得如此美妙的中文食評, 屈指可數; 香港人寫的, 對不起, 我還未遇過. 這不是水平的問題, 而是我們太容易settle for less了 - 甚麼事情都"到此一遊"就行了, 可必事事認真考究呢? 忠道的巴黎小站, 我敢說是其中一個最好的food blog. Well, 看罷"星星的滋味", 再將"飲食男女"裡面那兩位大嬸和一位大叔寫的"傑作"看一遍, 有點想嘔, 真不知為什麼這麼多人還把他們視作fine dining的"明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